top of page
sgchonsa

修仙辩惑论

底本:《道藏精华》,参校《道藏辑要》。


原文: 

注解:

·        海南白玉蟾:白玉蟾是南宋时期著名的道士,也是道教南宗的代表人物之一。

·        自幼事陈泥丸:他自幼拜陈泥丸为师,学习道教修行法门。

·        忽已九年:指不知不觉已经在师门下修行了九年。

·        岩阿松阴之下,风清月明,夜静烟寒:描述当时的环境,清幽静谧,充满道家意境。

·        因思生死事大,无常迅速:感叹人生生死问题的重要性,以及世事无常、变化迅速。

·        稽首再拜:表达对师父的崇敬和请求的诚恳。

·        玉蟾事师未久,自揣福薄缘浅:白玉蟾自认为修行时间不久,福德浅薄,机缘不足。

·        敢问今生有分可仙乎:他怀疑自己是否有机会在今生修成仙道,便向师父请教。


原文:

注解:

·        “人人皆可”:陈泥丸认为修道成仙是人人都可以实现的目标,强调仙道的普遍性。

·        “况于汝乎”:白玉蟾作为他的弟子,有师承、有指导,条件更加优越,因此更有可能修成仙道。这句话不仅是一种鼓励,也是对弟子的信心表达。


原文:

注解:

·        “不避尊严之责”:白玉蟾自知向师父提出问题可能有冒犯之嫌,但还是冒昧请教。

·        “修仙有几门?炼丹有几法?”:他直接询问修仙和炼丹的方法和分类,显示他对修行细节的关心。

·        “愚见如玉石之未分”:他谦虚地将自己的见识比作未经过雕琢的玉石,尚且粗陋,需要师父的指点。

·        “愿与一言点化”:请求师父以简要之言来启发他。


原文:

注解:

·        “修仙有三等”:修仙被分为三个等级,表明修行体系有层次性。

·        “炼丹有三成”:炼丹法也分为三种等级,对应修仙的不同层次。

·        “天仙之道”:这是最高层次的仙道,天仙可以实现变化无穷、飞升天界的能力。

·        “上士可以学之”:说明天仙之道只有资质、悟性高的上士才能学习和掌握。

·        “以身为铅,以心为汞,以定为水,以慧为火”:这是道家典型的比喻手法,用炼丹的术语隐喻修行的关键:身体为基础(铅),心灵为推动(汞),静定为支撑(定为水),智慧为引导(慧为火)。

·        “在片晌之间,可以凝结”:通过修行,修炼者能迅速凝聚精气神,达成内丹的雏形。

·        “十月成胎”:比喻成丹的过程如孕育生命,需要经过十个月的时间。

·        “本无卦爻,亦无斤两,其法简易”:这种上品炼丹法无需复杂的计算或配比,而是通过心传,直接体验和体悟。

·        “故以心传之,甚易成也”:通过师徒之间的心意相通,上品丹法相对容易掌握,但需悟性高、心境清明的修行者才能领会。


原文:

注解:

·        “水仙之道”:中等层次的修仙法门,与天仙之道相比稍逊,但依然具有出入隐显的能力,类似隐身或瞬移。

·        “中士可以学之”:中等资质或悟性较高但未达到上士程度的修行者适合学习这种方法。

·        “以气为铅,以神为汞,以午为火,以子为水”:继续以炼丹术语比喻修行,将“气”作为基础原料(铅),“神”作为推动力(汞),“午”与“子”隐喻阴阳交替的火候与运行规律。

·        “在百日之间,可以混合”:指在百日内可以完成初步的气神交融,形成内丹的雏形。

·        “三年成象”:需要三年的时间来使内丹显化并稳定,成为真正的内丹。

·        “虽有卦爻,却无斤两”:中品丹法需要借助一些象征性的计算(如卦爻),但无需具体物质的精确比例(斤两)。

·        “其法要妙,故以口传之,必可成也”:此法门有一定的深奥性,需要师父口授指导,但对有一定资质的人来说,可以顺利完成。


原文:

注解:

·        “地仙之道”:最低层次的修仙法门,主要成就为肉身长存、延年益寿,但难以达到天仙的境界。

·        “庶士可以学之”:普通人或资质较低者也可学习,但更需要勤勉修行。

·        “以精为铅,以血为汞,以肾为水,以心为火”:这里的“精、血、肾、心”均指人体物质和功能的基础,通过修炼转换为内丹的材料。

·        “在一年之间,可以融结”:需要一年的时间完成基本的融合与内丹雏形的凝结。

·        “九年成功”:修炼此法门需要长时间的坚持和努力,九年才能达到圆满。

·        “既有卦爻,又有斤两”:此法需要更加复杂的推演(卦爻)和精确的比例(斤两),增加了学习的难度。

·        “其法繁难,故以文字传之,恐难成也”:由于下品丹法极其繁琐且文字化传授更容易失传,成功率相对较低。


原文:

注解:

·        “上品丹法”:用精气神与魂魄等更高层次的内在能量作为炼丹的原料,以日常起居为炼丹的火候调节,追求清静自然的修行方式。

·        “中品丹法”:以五脏为药材,强调人体内部功能的平衡,以时间规律(年、月、日、时)为修行的节奏,核心在于“抱元守一”,即保持心神专一、不散乱。

·        “下品丹法”:注重精微物质(如精血气液)为基础材料,通过身体动作(如闭气、咽气等)来调节火候,强调存思升降的意念操作。

·        层次对比:从上到下,修炼的材料从精微到具体,火候从自然到精细,运用方式从无为而无不为到依赖外在的具体方法,表现出三种法门的本质差异。


原文:

注解:

·        “大抵妙处不在乎按图索骥”:修炼的精妙之处不在于机械地按照文字记载的方式操作,“按图索骥”喻指死板地依赖教条。

·        “若泥象执文之士”:指那些过于拘泥于形式和文字表面意义的人。

·        “空自傲慢,至老无成矣”:这些人只会陷入自负和盲目的骄傲中,最终到老也无法取得实质性的修行成果。

·        总结:修仙的真正意义在于灵活领悟和实践,而非拘泥于文字或形式。


原文:

注解:

·        “读丹经许多年,如在荆棘中行”:白玉蟾感叹自己学习丹经多年,但因缺乏深入领悟,感觉如同在荆棘中前行,步步受阻。

·        “今日尘净鉴明,云开月皎”:通过师父的指点,他的疑惑一扫而光,内心清明,如同乌云散开,明月高悬。

·        “总万法而归一,包万幻以归真”:他领悟到一切修炼法门的核心归于“真”,所有幻象最终都回归真实本源。

·        “但未知正在于何处下手用功也”:虽然明白了总体方向,但仍不知从哪里开始具体用功,表明他的困惑转向实际操作层面。


原文:

注解:

·        “以身为坛炉鼎灶,以心为神室”:将自己的身体比作修炼的场所,心为精气神聚集和调和之处。

·        “以端坐习定为采取”:通过端坐冥想,专注于静定,以此提取精气神作为修炼的材料。

·        “以操持照顾为行火”:修行过程中持续保持专注,控制心念,称为“行火”。

·        “以作止为进退”:修炼需进退有度,掌握节奏,保持平衡。

·        “以断续不专为堤防”:避免心念的断续与散乱,需建立防护措施以保持专注。

·        “以运用为抽添”:修炼过程中的心念调整与精气调节称为“抽添”。

·        “以真气熏蒸为沐浴”:通过真气的运行滋养身体,达到清洁与调和的效果。

·        “以息念为养火”:通过息念(即控制妄念)稳定内心,维持修行的火候。

·        “以制伏身心为野战”:修行中需要克服自身的欲望与情绪,犹如一场战斗。

·        “以凝神聚气为守城”:保持精气神的稳定,犹如守卫城池。

·        “以忘机绝虑为生杀”:修行需放下所有杂念和机心,以达生死自由的境界。

·        “以念头动处为玄牝”:关注念头的起处,揭示道家“玄牝之门”的奥秘。

·        “以打成一块为交结”:修行达到心神合一,所有能量凝聚为一整体。

·        “以归根复命为丹成”:回归本源,即“还丹”,是修炼成功的标志。

·        “以移神为换鼎,以身外有身为脱胎”:通过转移神识,突破肉身的束缚,达到灵体出壳的境界。

·        “以返本还源为真空”:修行的最终目标是回归道的本质——“真空”。

·        “以打破虚空为了当”:突破一切妄想与幻象,达到最终的觉悟。


原文:

注解:

·        “聚则成形”:当精气神凝聚时,形成具体的内丹或能量形态,体现道家“合一”的理念。

·        “散则成气”:当能量散开时,又恢复为无形的气态,展示道家对“虚实相生”的理解。

·        “去来无碍”:修炼达到高深境界时,内丹的能量进出自由,不受阻碍。

·        “逍遥自然矣”:最终的修行目标是达到无拘无束、与自然和谐的状态,体现“道法自然”的核心思想。


原文:

注解:

·        “勤而不怠,必遇至人”:修行需要持之以恒、不懈努力,才能有机会遇到高明的老师或指导者。

·        “遇而不勤,终为下鬼”:即使遇到明师,如果不努力修行,最终也只能堕落为普通人,甚至如“下鬼”般迷失在低层境界。

·        “若此修丹之法,有何证验”:白玉蟾追问具体修炼的效果或验证方法,希望师父详细解释修行成功的标志。


原文:

注解:

·        “初修丹时,神清气爽,身心和畅”:修炼初期,内外精气神的调整会带来明显的身心舒适感。

·        “宿疾并消,更无梦寐”:修行改善了身体状态,陈旧疾病消失,睡眠状态变得深沉稳定。

·        “百日不食,饮酒不醉”:修行到一定阶段,身体能量充盈,可以不依赖外在食物,同时对酒精等外物不再敏感。

·        “赤血换为白血,阴气炼成阳气”:修炼使身体内部发生变化,“赤血”象征粗浊之气转为“白血”精纯之气,阴气转化为阳气。

·        “身如火热,行步如飞”:精气神充盈后,身体充满能量,行动迅捷如飞。

·        “口中可以乾汞,吹气可以煮肉”:这是炼丹的隐喻,表示修行者通过内丹力量能够达到超自然的效果。

·        “对景无心,如如不动”:修行者内心清净,不为外界景象所动,达到内外平衡的境界。

·        “役使鬼神,呼召雷雨”:修炼到高深境界,修行者能够与天地能量互动,甚至具备类似神通的能力。

·        “耳闻九天,目视万里”:耳聪目明,感知力极大提升,达到超常的状态。

·        “遍体纯阳,金筋玉骨”:整个身体达到了纯阳无阴的状态,筋骨坚如金玉。

·        “阳神现形,出入自然”:阳神可以独立显现,进出自然界不受限制。

·        “此乃长生不死之道毕矣”:最终成就长生不死,体现修炼的最高成果。


原文:

注解:

·        “但恐世人执着药物、火候之说”:陈泥丸提醒不要过于执着于外在的炼丹形式(药物与火候)。

·        “以为有形有为”:误以为修仙需要通过具体的形状或操作才能完成。

·        “而不能顿悟也”:强调内丹修炼的核心在于顿悟,即从本质上认识修行的真谛,而非拘泥于形式。

原文:

注解:

  • “混沌未分以前”:指修行需要回到天地未分、万物未生的混沌状态,追求道的本源。

  • “焉有年月日时”:修行本质上超越时间的限制,年月日时只是世俗的概念。

  • “父母未生以前”:强调修行是回归先天的状态,摆脱后天环境和形体的束缚。

  • “乌有精血气液”:内丹炼成的核心并非依赖具体的物质,而是依赖修行者自身的先天本质。

原文:“道本无形,喻之为龙虎;道本无名,比之为铅汞。若是学天仙之人,须是形神俱妙,与道合真可也。”

注解:

·        “道本无形,喻之为龙虎”:道的本质是无形无相的,龙虎只是用来比喻道的阴阳交汇或能量的动态运转。龙虎在道家炼丹术中常指阴阳二炁。

·        “道本无名,比之为铅汞”:道本质上也没有名称,铅和汞是炼丹术的隐喻,用来说明道的转化过程(即精气神的变化与修炼)。

·        “若是学天仙之人”:指追求天仙之道的修行者。

·        “须是形神俱妙”:修行者需要形体和精神都达到精妙的境界。

·        “与道合真可也”:最终目标是与道合一,达到纯真无碍的状态。

原文:

注解:

·        “岂可被阴阳束缚在五行之中”:修道者不能被阴阳的对立以及五行的循环规则束缚住,否则无法突破世俗的限制。

·        “要当跳出天地之外”:真正的得道需要超越天地和时空的界限。

·        “方可名为得道之士矣”:只有完全摆脱这些限制,才能称得上真正得道的人。

原文:

注解:

·        “或者疑曰:此法与禅学稍同”:有人可能会疑问,这种修仙之道是否与佛教禅宗修行方式相似。

·        “殊不知终日谈演问答,乃是乾慧”:指佛教禅宗中如果仅仅停留在辩论与讨论层面,只是枯燥的理论智慧(乾慧),无法真正实践。

·        “长年枯兀昏沉,乃是顽空”:如果长期在禅定中陷入昏沉僵化的状态,就成了空洞无用的“顽空”,缺乏灵动和真实进境。

·        总结:道家的修行讲求活泼自然,与枯燥的理论或昏沉的禅定有根本区别。

原文:

注解:

·        “天仙之学,如水精盘中之珠”:天仙的修行如同在水晶盘中的一颗珍珠,自然而精美。

·        “转漉漉地,活泼泼地”:形容修行的状态充满灵动和活力,没有呆滞或僵化。

·        “自然圆陀陀,光烁烁”:修行达到圆满时,体现出一种自然的圆润和光辉,表明其修炼成果和境界。

原文:

注解:

·        “所谓天仙者,此乃金仙也”:天仙是金仙的一种境界,指炼丹成功后达到纯阳、长生的状态。

·        “夫此不可言传之妙也”:天仙修炼的奥妙无法完全通过语言传达,只能通过内心体悟。

·        “人谁知之?人谁行之?”:感叹真正能理解并实践天仙之道的人极为稀少。

原文:

注解:

·        “若晓得《金刚》《圆觉》二经”:如果能理解佛教经典《金刚经》和《圆觉经》的深义,就能明白金丹的核心含义。

·        “则金丹之义自明”:这两部经文的智慧与金丹修行的内涵是相通的,理解其中任何一种都可以悟道。

·        “何必分别老释之异同哉”:不需要去刻意区分道教和佛教的差异,因为本质上两者的终极目标是相同的。

原文:

注解:

·        “天下无二道”:道理只有一个,无论何种修行法门,其最终的目标都是归于道。

·        “圣人无两心”:真正的圣人内心专一,不会有分裂的心态。

·        “何况人人具足,个个圆成”:每个人都具备成道的潜能,只需要通过修行去圆满自己的本性。

原文:

注解:

·        “处处绿杨堪系马”:每个地方都有绿杨树可以拴马,比喻修道的方法到处可寻,关键在于是否用心。

·        “家家门阃透长安”:每一家的门槛都能通向长安,比喻每一种修行法门都有通向大道的可能。

·        “但取其捷径云尔”:修道之人应寻找最适合自己的捷径,而不必执着于繁琐或表面形式。

原文:

注解:

·        “天下学仙者纷纷然”:修仙者虽多,但真正成功的人却寥寥无几。

·        “良由学而不遇,遇而不行,行而不勤”:总结修行失败的三大原因:学习而未遇明师、遇到明师却不践行、开始修行但不持之以恒。

·        “乃至老来甘心赴死于九泉之下”:结果许多人修行一生,终究一事无成,甘愿在迷茫中迎接死亡。

·        “岂不悲哉”:对此表示深深的惋惜和悲哀。

原文:

注解:

·        “今将师传口诀,锓木以传于世”:白玉蟾希望将师父的修仙口诀刻印传播,以帮助更多的修行者。

·        “惟此泄露天机甚矣”:但他担心这样做可能会泄露天机(道教核心秘传的内容),引发天谴。

·        “得无谴乎”:直白地询问师父是否会因此受到谴责。

原文:

注解:

·        “吾将点化天下神仙”:陈泥丸表明愿意点化天下的修行者,普及修仙之道。

·        “苟获罪者,天其不天乎”:质问天地是否会因其善行而惩罚他,表达对自身正念正行的信心。

·        “经云‘我命在我不在于天’”:引用道教经典强调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,不是天意所能决定的。

·        “何谴之有”:因此坚信不会因为传播道法而遭受天谴。

原文:

注解:

·        “师祖张平叔”:道教南宗的先贤之一,白玉蟾师承的传承中重要的人物。

·        “三传非人”:张平叔曾三次将道法传授给不适合的人,导致道法传播出现问题。

·        “三遭祸患”:因此,他本人也遭遇了三次祸患,表明错误传授道法可能带来的后果。

·        “如何”:白玉蟾借此询问师父如何避免类似的问题。

原文:

注解:

·        “彼一时自无眼力”:指出张平叔当时缺乏识人慧眼,未能选对传承之人。

·        “又况运心不普乎”:更重要的是,他的胸怀和格局不够宽广,未能普渡众生。

·        总结:陈泥丸以此告诫传道者需具备慧眼和大格局,避免重蹈覆辙。

原文:

注解:

·        “师在天涯,弟子在海角”:形容师徒相隔遥远,沟通不易。

·        “何况尘劳中识人甚难”:在俗世中,识别真正的修道之人更是困难重重。

·        总结:表达了在世俗环境中找到合适传道对象的难度。

原文:

注解:

·        “今但刊此,散行天下”:决定将这篇文章刊印流传,让天下有志修仙者都能学习。

·        “使修仙之士,可以寻文揣义,妙理昭然”:通过文章文字帮助修行者自行揣摩其中的妙理,清晰理解修仙之道。

·        “是乃天授矣”:将此作为天意的传达,说明此举符合大道精神。

·        “何必乎笔舌以传之哉”:不必拘泥于口授心传,文字流传同样可行。

原文:

注解:

·        “但能凝然静定,念中无念”:修行者只要能够内心安定,达到“念而无念”的状态,即内心没有杂念、执着。

·        “工夫纯粹,打成一片”:修行必须持续专注,修炼的过程和结果融为一体,达到一种纯熟的境界。

·        “终日嘿嘿,如鸡抱卵”:形容修行者应如母鸡孵蛋般专注,不急不躁,保持恒定的专一。

·        “则神归气复”:此时精神(神)和气息(气)会重新合一,形成内在的和谐与完整。

·        “自然见玄关一窍”:最终会体悟到修行的关键——“玄关一窍”,即道教内丹术中描述的能量汇聚点或生命的核心奥秘。

·        “其大无外,其小无内”:玄关一窍的状态无边无际,其大可包罗万象,其小可精微至无,展示了道家对宇宙与生命的整体理解。

原文:

注解:

·        “则是采取先天一气以为金丹之母”:修行的关键是回归并凝聚“先天一气”(即生命的本初能量),作为炼成内丹的核心原料。

·        “勤而行之”:修行必须以勤奋为基础,持续不断地实践。

·        “指日可与钟吕并驾矣”:只要用心修行,未来即可达到钟离权、吕洞宾(道教两位著名仙人)那样的高深境界,与他们齐肩。

原文:

注解:

·        “此乃己试之效验”:表明陈泥丸所传之法是他本人亲自修炼验证的结果,具有实际效果。

·        “学仙者无所指南”:修仙者往往缺乏明确的指导和方向,此文正是为了解决这一问题。

·        “谨集问答之要”:文章汇集了修仙过程中常见的问题及答案,以便修行者参考。

·        “名之曰‘修仙辩惑论’”:最终将本文命名为《修仙辩惑论》,意在为修仙者解惑指引。

总结整篇:


《修仙辩惑论》以师徒对话的形式全面阐述了修仙的三个层次(天仙、水仙、地仙)、炼丹的基本原理以及修炼过程中的关键问题。文章重点在于强调修仙的核心在于内心的体悟与实际的修行,而非拘泥于文字、形式或外在的方法。通过明确层次和方法,同时警示修行者避免执着,最终指出修炼的目标是与道合真,达到“玄关一窍”的境界,实现长生与逍遥。

2 views0 comments

Recent Posts

See All

Comments


bottom of page